蛇年以來,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AI行情持續(xù)演繹,與AI產業(yè)相關的板塊表現出彩。基金公司也在加緊布局AI領域的相關基金。近日,華泰保興基金上報了市場上首只“AI+”基金。從名稱來看,在許多以人工智能、機器人、高端制造、科技輪動等來命名的產品中,顯現出了較強的辨識度。
業(yè)內人士認為,有特色的基金名稱能幫助產品在市場中精準定位,但還需避免過度包裝,并確保投資邏輯與基金名稱的匹配度和真實性。
“AI+”基金要來了?
Choice數據顯示,截至2月19日,今年以來東財人形機器人指數、東財人工智能指數分別漲逾29%、10%。與此同時,“AI+”領域也多點開花,比如近期有所表現的“AI+醫(yī)療”,今年以來,中證醫(yī)療指數漲幅已超過7%。
“AI+”產業(yè)演化下的投資線索也受到了基金公司的關注。近日,華泰保興基金申報了一只“AI+”混合發(fā)起式基金,并于2月18日被中國證監(jiān)會接受了材料。
華夏基金表示,開源領先的大模型有望在一年內推動金融、互聯網等數字化成熟行業(yè)規(guī)?;涞兀趦赡陜葷B透至制造、醫(yī)療等復雜場景。在機構目前低配的領域,如計算機、游戲傳媒、生物醫(yī)藥等,一旦能講出符合邏輯的“故事”,就將是估值提升的機會,對應的賠率較高。
不過,該公司也提示,短期內AI產業(yè)如烈火烹油,交易行為天然會帶來波動,須知基本面數據也非在朝夕間可以強化的,所以投資時還需做好抗波動的底倉配置。
基金名稱影響營銷效果
在這波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AI概念板塊持續(xù)上漲的背景下,人工智能相關基金的銷售競爭也日益激烈。
“我們旗下1只與科技相關的主動管理基金業(yè)績不錯,但反而沒有名字中帶‘人工智能’的產品賣得好。有些投資者是尋找市場熱點,并看名字‘下單’的。”有基金公司人士說,基金產品的名稱在營銷時,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的選擇。
不僅如此,從現有產品來看,名稱中含有人工智能、機器人的基金已高達41只(不同份額合并計算),其中去年四季度以來成立的就有7只,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。業(yè)內人士認為,新基金若能憑借不同的產品定位以及吸引人的名稱脫穎而出,也算是“贏在起跑線”上。
回顧公募基金歷史,這種名稱中帶“+”的基金并非業(yè)內首例,早在2015年的互聯網浪潮下,業(yè)內就曾成立過幾只名稱中含“互聯網+”的產品。
今年以來,為提升名稱的辨識度,許多基金公司還將旗下的指數型基金變更了擴位證券簡稱,如易方達基金、招商基金等。